欢迎来到婺源绿茶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名茶 - 福建名茶 - 漳平水仙的前世今生(二)

漳平水仙的前世今生(二)

来源:福建名茶 / 时间: 2024-12-31

 <p class="ql-block">漳平水仙茶在福建乌龙茶类里面不算大品种,但因其独特的茶饼外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福建乌龙茶类一的紧压茶。</p> <p class="ql-block">大会虽小,但很有名气。它是漳平水仙茶的发源地。100多年前,村里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刘永发,一个名为郑玉光,他们把闽北水仙茶引回大会村栽种,成就了一方产业。刘氏,高尚农夫,崇辉为名,永发为字,1874年出生,1952年在村里终老。按理说刘永发有名有字,那应当还有别号,可惜无人知晓。他一生奋斗,怀揣匠心,备受同辈和后人敬仰。是他研发了漳平水仙茶的制作技艺,完成了条索散茶——纸包团茶——紧压饼茶的改进过程。是他第一个制作木模,发明“四方君”造型,创立“永发”商标,打响了漳平水仙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刘永发生前把漳平水仙茶的种植管理经验和做茶技术传给了女儿刘金娣和徒弟邓观金,而后该项技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2022年,他首创的漳平水仙 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漳平水仙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永发"印章里面有这样的文字:宁洋大会乡七星岩自采正岩水仙发售。这段文字说明,在过去的宁洋县大这个地方,有一处叫七星岩的所在,茶叶制造者通过自采加工的手段,生产了正岩水仙,并把它包装成品售。发售人是刘永发,他用自已的名字当作商号,说明他是第一代"永发"记的当家人。也是目前发现的漳平水仙茶饼的执照者商号。</p> <p class="ql-block">武夷正岩水仙---漳平水仙源头</p><p class="ql-block">这个正岩水仙,与武夷山的正岩水仙还真有些关联。</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公元1909年)大会村牛林坑自然村的农民刘永发和郑玉光,从建瓯水吉引进水仙茶苗,在宁洋县大会村种植,在制茶技艺上,以武夷岩茶制法为主,并吸收闽南乌龙茶制法,介于轻(发酵)重(发酵)之间,不忘武夷山原产地传统又注重闽南周边市场口味的做法,使漳平水仙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一度作为奢侈品,只有当官、经商、、烟馆的人,才有钱买来饮用。</p> <p class="ql-block">建瓯水吉的水仙茶叶显然不能算武夷水仙,更不能叫正岩水仙。武夷山的茶叶才有正岩这么一说。现在的武夷山市,历史上是崇安县,隶属建瓯,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有正岩、半岩和外山茶叶的分别。</p><p class="ql-block">市场上常见的闽北水仙有两大代表:即闽北水仙和武夷水仙。产于武夷山以外地区的,统称为闽北水仙,它们当中又分为南路水仙、北苑水仙等等产品。闽北水仙茶汤滋味与武夷水仙的风格有所不同,更为平和。武夷水仙,是以产于武夷山市而得名。武夷水仙中有的称“正岩水仙”,有的称“老丛水仙”。所谓正岩,指产于风景区范围内的水仙茶;所谓老丛,是指茶树树龄至少20年甚至百年以上,产品岩韵明显。</p> <p class="ql-block">被刘永发称为正岩水仙的茶,与武夷山的正岩水仙茶是同一种水仙茶,但此正岩非武夷山之正岩。刘永发的</p><p class="ql-block">正岩水仙看上去好像说得很具体,特指七星岩,但是常识上,离开武夷山特有的生长环境。都不能叫正岩,充其量只能说明他从那边购买回来的茶叶种苗是正岩的水仙茶叶品种。显然,刘永发在那个时代已经知道正岩的名贵及其商品价值,所以才远走建瓯,购买良种,回到家乡,大力种植。但是在商标印章上留下这一模棱两可的正岩提法,是否在消费者当中起到某种“暗示”作用?即使今天,重新审视这个“正岩水仙”,无论从加工包装、品种品质甚至某些香气滋味都有“岩味”,令人难忘。可见刘永发当年是多么用心。</p> <p class="ql-block">永发撰写星岩</p><p class="ql-block">宁洋是一个被撤销的县城,1956年7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4次会议通过决定,撤销了宁洋县。它的县城所在地,是今天的漳平市双洋镇。大会现在是双洋镇溪口村的一个自然村。以“永发”为商品记号的当家人刘永发,家住大会自然村的牛林坑。刘永发的祖辈因招了游姓后人入赘,于是,刘游两姓人家在大会村共同建造了一个祠堂,里面供奉着刘游两姓祖先。此后,在大会这个地方,姓刘的跟姓游的实际上就是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刘永发制作水仙茶技艺精湛,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茶王。在那个时代,只有称得上是好茶的产品,才够资格</p><p class="ql-block">用纸张来包装。他把水仙茶压制成茶饼,由于这项工艺填补了福建省乌龙茶类无紧压茶的空白,使漳平水仙</p><p class="ql-block">茶在近百年的茶文化传承中,独树一帜,乃至于每次茶王赛,人们都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这个外形独特的“青茶王子”。</p> <p class="ql-block">两岸包种茶叶漳平水仙创新</p><p class="ql-block">漳平种植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叶以前,据史料记载,茶叶是宁洋外销的大宗土特产-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收入。温坑的大土楼、东洋村的八幢大屋厝,都是清朝中叶经营茶叶积敛的资金建造的。清朝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陈昌济兄弟开设的“泰昌茶庄”,曾经把这里生产的奇兰小叶种茶,拿去巴拿马和上海博览会上获奖。但是那个时候的茶叶一般不包装,只有高档的奇兰茶才用纸包成小圆团。</p><p class="ql-block">大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个日子,一个海外华侨,顺着九龙江,溯溪而上,来到宁洋,找到刘永发,要求按照包种茶的样子生产水仙茶,当时还制定了明确的规格:每斤25包,大约每包20克。这个改进,与过去的包种茶不一样,更小了,更紧了,也就更加节省了空间,利于运输。于是,最初的水仙茶饼以大约四指宽的方块模样诞生了。刘永发意识到以后的日子里会有不少人仿冒,便把正岩作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标志,刻在了印戳上。</p> <p class="ql-block">包种茶最初是在约150年前由福建泉州府安溪县人王义程氏所创制,仿武夷岩茶的制法制造安溪茶,并由他倡导及传授制法,当这种茶叶制成后,用方形福建毛边纸两张内外相衬,放入茶叶四两包成长方形之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包外盖上茶名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然后运往福州加入香花出售,或经由厦门直接运销南洋。</p><p class="ql-block">包种茶的包装方式后来辗转传到台湾南港、文山等地。目前台湾所生产的包种茶以台北县文山地区所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此后大约过了20年后,光绪皇帝赐封了“包种”茶。与漳平水仙茶饼不同的是,包种茶是把成品茶包装起来,而漳平水仙茶饼是把炒青后还没有干燥的湿茶,放进四方模具中压制成块,再包上纸张,用炭火焙干,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再次得到提炼。</p><p class="ql-block">刘永发制造的这种方块状的茶饼,既可以免去称重的繁琐步骤,还会使茶叶的滋味更加活泼甘醇,香气更加清扬。独特的香气滋味流传至今,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师徒茶艺传承---水仙茶,香天下</p><p class="ql-block">掌握了茶饼工艺的刘永发。谨小慎微地保护着当年并不时髦的知识产权。除了在外包装上有明显标识外,还对徒弟们实行技术保密。据他的徒弟邓观金(1899年生)回忆说,他在35岁前,当过兵、打过铁、学过木匠、拓过土坯,学习制作水仙茶的第一个师傅就是刘永发。他的偷师历程也异常艰难,几乎是靠偷偷摸摸地搞一些小试验,花大钱购买了郑玉光的水仙茶苗,当时的价格是1块光洋买20株茶苗,茶苗买回来,生怕被别人一眼看见,种植在中村的下孟山后山上,每年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数年后,他觉得学艺已成,茶树也长大了。</p><p class="ql-block">在采摘茶叶的时候,用轿子把师傅抬来,杀鸡宰鸭,好酒好菜,隆重招呼,殷勤款待,生怕师傅留一手,不肯全盘授艺。为了让师傅放心,故意将自己的茶使用师傅的“永发”招牌。他还用茶叶的重量交换师傅的包装纸张,让师傅大赚一把,而且每次收入的1/4作为酬金答谢师傅。直到他自觉技艺可以独立了,才刻上“邓金记”的商标,独自经营。</p> <p class="ql-block">“邓金记”的水仙茶当年在市场上1斤可卖到4块光洋,相当于大米90斤,鸭蛋120个。当时的产量达到2000斤茶叶,生意做到了福建、广东、海外,比他的师傅强大得多。为了区别于师傅“永发”,“邓金记”上刻字:漳平中村正水仙发售。其中,除了把师傅印章中的产地更改为中村,还把最关键的“岩”字拿掉了。在</p><p class="ql-block">他看来,他的水仙茶苗是跟师傅们买来的,所以,他自认为水仙是漳平本地的品种,包括制作方法也不存在</p><p class="ql-block">武夷山和闽南的轻重之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删减,使一些作者想当然地推论说,今天的漳平水仙有古茶树来源的种种谬误。</p> <p class="ql-block">邓观金时,被评为手工业资本家,茶山和做茶工具被没收,一度靠“赤脚医生”的行头过日子。虽然活到了90多岁高龄,但真正好日子没过多久,但他把水仙茶饼从偏僻的山区小县城远销到龙岩、漳州、潮州、汕头去,建立固定的畅销关系,对于推广漳平水仙茶饼的贡献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有理由证明如下推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漳平水仙茶品种源于武夷山正岩水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漳平水仙茶饼的发明人是刘永发,其商号“永发”制作了第一批水仙茶饼成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发”商号和“邓金记”商号是最早把漳平水仙茶饼发售外销的商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漳平水仙茶饼的制作方式工艺独特,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漳平水仙茶叶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厚重的茶文化。从元代就开始了茶叶种植,到明清时期已有相当规模,并有了专门茶叶加工作坊。</p> <p class="ql-block">漳平水仙茶早在民国初期便飘洋过海,大量出口香港、台湾、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和国家。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在历届福建省茶叶评审会名优茶奖,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成为中国名茶成员。</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对漳平水仙茶情有独钟,当他得知水仙茶具有防癌功能时,在1956年会见日本朋友时,专门给日本客人推荐和介绍水仙茶。</p> <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24日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漳平水仙茶产品质量标准</p> <p class="ql-block">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福建省漳平市茶叶协会申请对“漳平水仙茶”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09年5月20日准予登记。</p>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