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敖让,现在我正式宣布,梁父吟牌双井茶荣膺2022年【资治通鉴读史悟道】公众号官方指定用茶。
梁父吟双井绿,读资治通鉴必不可无之物,看读史悟道最好能有之茶!

点击图片立刻尝鲜
我何出此言呢?原因有三,读者们莫急,且听敖让细细道来。
一、司马光与双井茶
根据我的考证,司马光对双井茶那是推崇备至的。
众所周知,《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是宋朝的宰相。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司马光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的进士,同年的状元是《新唐书》的编修者之一范镇。

也就是说,司马光和范镇,其实是年兄的关系。所谓“年兄”是科举中同榜登科者相互之间的尊称。
范镇字景仁,作为司马光的年兄,有一天年弟司马光听说范状元平时总爱打瞌睡,便送了点茶叶给他提神醒脑。
同时赠诗一首:《以双井茶送范景仁》
春睡无端巧逐人,驱诃不去苦相亲。
欲凭洪井真茶力,试遣刀圭报谷神。
范年兄很有分享精神,从不吃独食。收到茶叶后,又分了点给一同编修《新唐书》的大佬欧阳修,欧阳修喝后专门赋诗一首表示点赞:双井茶被司马光信心满满的送给范镇,这说明双井是司马光常喝爱喝的茶。司马光作为《资治通鉴》的编者,呕心沥血19年终于完成皇皇巨著供咱们研究,编书纷繁复杂,想必也没少喝双井茶提神。咱们作为《资治通鉴》的读者,怎么能不吹一吹司马光吹过的风,走一走司马光走过的路,喝一喝司马光喝过的茶呢?打开《资治通鉴》,泡上一杯梁父吟牌双井绿茶,细细品读,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定然别有一番风味。为什么司马光要送给范镇双井茶呢?因为双井茶当时是名茶,更是贡茶,十分珍贵。正是因为双井茶十分珍贵,又是黄庭坚家乡的特产,所以黄庭坚和司马光一样,常将珍贵的双井茶当做最拿得出手的礼物送给自己亲友。有一次黄庭坚将双井茶送给恩师苏轼(字子瞻),并赋诗一首:
苏轼在回赠黄庭坚的诗中感叹道:“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东坡居士都舍不得由僮仆来煎煮,而是亲自守侯在茶鼎旁,看着茶汤渐渐呈现出白雪般晶莹的浮沫,和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的水泡,闲适惬意如世外仙人。众所周知,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是苏轼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正宗的双井茶只产于江西修水双井村,正是黄庭坚家乡的特产,而且是支撑着双井黄氏能够耕读传家的经济作物。因为双井茶的经济支撑,使得当地人能够脱产读书;所以仅宋朝,双井黄氏就出了四十八位进士。如今修水双井村被誉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熟悉我的读者会知道,我是九江人。其实我的老家,离黄庭坚的老家双井村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左右。
双井茶既是苏轼与黄庭坚的心头好,更是我老家的特产,也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味道。作为资治通鉴读史悟道的读者,悟道三年,锦绣文章六百篇,怎么能忍住好奇心,不吹吹我吹过的风,走走我走过的路,尝尝我爱的家乡茶呢?黄鲁直与苏东坡,以茶为媒,吟诗唱和,既联络了师生感情,又满足了口腹之欲望。一字一句间仿佛有茶香氤氲缥缈,仿佛天地间一切都溶入了这沁人的幽香之中。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和我一样也是江西人,他对自己的老乡兼前辈黄庭坚等人十分敬仰。杨万里在一次漫游西湖时,用六一泉水煮从家乡带来的双井茶,在如松涛翻滚的沸水中,茶香隐隐溢出。故乡的山水犹如王勃诗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壮美凄清,世间无与比拟。可是只能“自看风炉自煮茶”,无人能与自己分享此刻的心情,曾经那么喜欢茶道的先贤也早已作古,无缘交游,自己只能在滕王阁上与他们意会神游。生不同时,只能将自己对他们的倾慕付与诗词中。家乡的茶就成为了跨时代的媒介,一首《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诉出了他浓浓的思乡情,深深的敬慕意。我看着茶碗里积玉堆琼的茶沫,品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茶香,百感交集,其实我与杨万里的处境,又有什么不同呢?
天下文章出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论文坛曾经的三颗明珠,当属江西、浙江、江苏,故称三江。茶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政治,政治的背后是经济,经济的背后是历史潮流。千百年来,斗转星移,时移世异,不变的是秦时明月,变幻的是城头大王旗。
从陆权走向海权,江苏还是那个江苏,碧螺春还是那个碧螺春;浙江还是那个浙江,西湖龙井还是那个西湖龙井;江西没落了,所以修水双井茶便亦步亦趋跌落神坛。此非茶之过,历史潮流罢了;然正如欧阳修诗中所言,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异。《资治通鉴》小众,非书不好,而是通鉴学不显,能看懂的人少;双井茶小众,也非茶不好,而是因为江西没落了,茶名不彰,看名气跟风买茶的多,真正懂茶的人少。
为啥早些年风言都说外国好,美国空气香又甜,德国零件包油纸,日本大君有素质(此地无错别字),中国啥啥都不行?其实这是一样的道理,外国的经济好啊,羡慕,所以外国的月亮圆;但时至今日,还持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多了,因为攻守似乎要易势了。江西没落了,所以江西多游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西游子和杨万里一样,都有着回不去的故乡。但我不信永远会是这样。作为中国人,我希望国强民富,国强民富则自民自贵;作为江西人,我希望人杰地灵,人杰地灵则物自华。作为读史悟道的作者,我也真诚的希望未来尽量少发广告,坚决不洽烂钱,继续多著文章。因此,我想以改变公众号运营模式的探索为契机,精选了家乡好茶,以书斋之匾为品牌,将梁父吟牌双井绿茶郑重的介绍给大家。这既是司马光的爱茶,也是黄庭坚、苏轼、欧阳修、杨万里的爱茶,更是敖让常喝的爱茶。
当然,敖让最希望的是,梁父吟牌双井茶能够成为大家常喝的爱茶。无论对于江西的中部崛起,还是读史悟道的健康运营,还是大家的品茶体验,将都会是大有裨益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幸甚至哉!让《资治通鉴》和梁父吟牌双井茶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敖让在此斗胆提议,让我们煮沸三江水,同读一本书,共饮一壶茶。走一个,我先干了!